不久之前在报纸上看到这篇题为「藉风水化解党争?马华男女厕改称郎及娘」的报导。
本小姐对这些政治报导本来就没什么兴趣,让我感到“妙哉”的是:郎及娘。
有人可能会好奇什么是“郎及娘”。
在这边告知一下,马华大厦厕所的告示牌被改为有古人金色肖像,并写上“郎”和“娘”。男厕被称为“郎”,而女厕是“娘”。
有人可能会奇怪这有什么“妙哉”的呀。
在本小姐看来,管他更换告示牌是因为风水关系还是什么文言文,“郎及娘”告示牌可以说是一个证明,印证华人子弟生活在马来西亚。“郎”和“娘”是古代华人男女的称呼,把拥有华人象征的字或词摆放在我们现今的生活上,能突出华人的风格及文化。
就如之前英语教授告诉我们,即使要穿马来装(Baju Kurung)在学院走动,也买个似中国结的钮扣,把它扣在领口。现在大多华人都不穿中国旗袍,那么就让有华族代表性的钮扣来点缀马来装。虽然我们的皮肤因为暴晒而越来越黑,可是至少领口的中国结能使人们知道:我们是生长在马来西亚的华人。
最近会对祖国,马来西亚有所感触。可能是因为国庆日,也有的是因为学院播放的Tunku Abdul Rahman争取独立的影片,或者是刚学习到的田思《我们不是候鸟》,都让我发觉自己是国家的子弟,更是华族的子弟。我们其实没什么好抱怨国家的。
抱怨别人之前,先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完美。
从小到大,无论走到哪里看到的厕所告示牌不是“Lady & Man”,就是“Lelaki & Perempuan”,不然都是“男及女”。看都看厌了吧。(虽然没有所谓的新不新鲜,因为到头来都是要进的,人有三急呀。)偶尔来一次“郎及娘”也不错。
真希望华校、华人开的Kopitiam或是在有华人的地方可以看到“郎及娘”。
到时就可以问一句:“你郎或娘了吗?” (╯▽╰)